上海坚持统筹谋划 全覆盖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大中小学在线教育

发布日期:2020-04-17 字体 [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大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的重要部署,坚持统筹谋划形成全市“一盘棋”、加大托底保障实现学生“全覆盖”、力促优质均衡提升社会满意度,积极稳妥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为疫情防控期间的社会平稳守好教育职责。自3月2日全市在线教育正式启动以来,整体运转平稳有序,学生、家长反响及社会舆论总体良好。

一、坚持统筹谋划,形成全市“一盘棋”

全市300多万师生集中时段实施大规模线上教育,在上海史无前例。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周密谋划、三级联动、谨慎施策,形成大中小学开展在线教育全市“一盘棋”。

一是分学段整体谋划。针对大中小三个学段分别出台在线教学指导意见,形成整体建设方案:基础教育按照“同一学段、同一课表、同一授课教师”原则统一录制课程。授课方式采取 “电视为主、网络为辅”,师生于课后利用网络在线互动。中职教育公共课程由市级统筹,专业课程由学校建设。高等教育在全市统一标准下,各校综合利用国家、上海及学校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符合本校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全市高校课程互联互通、共享共建。

二是“市-区-校”三级联动。在全市总方案框架下,各区、各中小学校建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机制,按照“一区一方案” “一校一方案”,确保课程共建、师资培训、教学组织、学生全覆盖、家校互动等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各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师生情况和教学资源等实际,“一校一策”形成工作方案,交由市级备案。

三是社会各方通力协作。统筹全市电视和网络资源,教育部门与文化旅游、通信管理、经济信息化、公安等部门形成合力:新设12个电视频道专供中小学“一个年级一个频道”播放课程;协调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互联互动,为大中小学提供“教育高速网络专用通道”;协调上海东方明珠(集团)、万达信息、腾讯、钉钉、晓黑板、哔哩哔哩等一批IT企业,提供公益性资源支撑。

二、加大托底保障,实现学生“全覆盖”

上海树牢底线思维,加大托底保障力度,使足“绣花功夫”,确保在线教育学生“一个都不少”。

一是抓全覆盖,关爱到每一个学生。加大托底保障力度,分类施策:对于滞留外地的上海学籍学生,以流量全免费方式,通过网络收看及点播、IPTV省外服务等实现网络听课通道,保障远程学习;对于经济困难学生,“一人一策”个性化帮扶解决;对于国际学生、出国及休学等未作收看要求的学生,由学校做好相应学习方案;对于特教班聋生等特殊需求群体,通过增加文字交流、配备手语翻译等提供帮助;对于个别存在困难的高校协调做好公共课程和云资源、宽带、CDN加速等网络资源保障。累计向10.5万名师生提供每月20G以上(电信、移动、联通)的通用免费流量,为期3个月。为8.6万名使用电信播播TV、移动咪咕视频、联通沃视频的用户提供免费流量观看上海市“空中课堂”视频服务。

二是抓精细化,不放过每一个问题。在启动前,通过播放《防疫公开课》《德育公开课》两次进行试播演练,针对未能正常收看的学生,逐一分析原因、分类解决困难,针对个别存在卡顿的网络平台及时进行技术改进;在启动后,以网络在线、热线电话等方式,向师生和家长持续提供全天候、全媒体、全方位的技术问答和故障排查服务,为在线教育的持续优化和良好体验保驾护航。从3月3-10日开展的本市“空中课堂”视频课使用情况调研结果看,共收回近63万份调查问卷,绝大多数(99.17%)学生使用了市级提供的视频课资源,绝大多数(98.09%)学生对视频课表示满意,大多数(84.63%)学生对学校组织方式表示能够接受,绝大多数(97.79%)学生对学校互动环节表示满意。

三是抓规范化,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明确在线教育不超标、不抢跑,课程内容严格遵循国家课程标准,不在全市启动在线教育前提前开始新学期课程;明确要求学校统筹规划上课、互动和作业时间,不得挤占学生休息时间;明确要求教师合理布置作业、低年级学生课后不作网上互动和签到打卡安排;明确学校在正式开学后将进行学习成效评估,做好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过渡衔接。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新媒体家校互动平台等多种渠道,降低家长对在线教育的焦虑,帮助家长指导孩子提升居家自主学习能力,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减轻家长过重的作业辅导负担。

三、力促优质均衡,提升社会满意度

上海通过坚持“五育”并举、名师担纲授课、争取社会共识、推进在线教学优质均衡,全力提升社会满意度。

一是坚持“五育”并举。中小学涵盖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等所有学科课程;大中小学及时将防疫抗疫中的鲜活素材融入思政教育,通过思政课和课程思政,重点讲好制度自信课、责任担当课、生命教育课,以疫情防控“实景”教学方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防控一线的“疾控女侠”吴凡、“硬核教授”张文宏等都走上学生思政讲台,将战“疫”现场生动地呈现在育人课堂。出台《关于做好在线教育期间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的通知》,分学段对视频课时长作出限定,设置眼保健操和广播操,面向学生广泛开通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切实关爱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是确保名师担纲。一手抓名师授课,组建包括1000多名优秀教师、200余名技术保障人员的高层次教师团队录制课程,41个学科段均配备学科中心组、教研指导、授课教师三个团队,全市40余个录播室开展视频课摄制工作,组建由69名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库专家及特级教师组成的专家队伍审核课程内容的政治性及科学性,组建12人专门团队负责课程制作技术审核工作,总体建成覆盖中小学全学段、各学科的优质在线课程。一手抓教师培训,通过网络和电视,面向全市大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全覆盖开展在线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技术平台介绍、课程资源加工、优化在线教学方法、在线作业布置与批改、加强在线学习管理等五个通识培训模块,同时结合全市推荐使用网络平台及一线教师意见建议,具体指导教师如何下载、安装、使用软件,并通过具体课程案例进行演示,有针对性指导教师操作和使用。

三是争取社会共识。自在线教育筹备以来,政府部门全过程广泛听取师生和家长意见,不断改进完善工作,开展家长科学陪伴指导,分时分类、循序渐进进行宣传引导,最大限度增加大众接受度和包容度,争取社会共识,为在线教育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舆论生态。网络数据显示,除了上海师生收看课程之外,两次试播课吸引了来自全球44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万人次的网络旁听。精心打造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云“空中课堂”,包括上海学习网微课程6000余门、“宅生活”休闲体育课程、“健康大讲堂”等资源,使老年人足不出户也能居家学习。

四、完善在线教育长效机制的打算

本次在线教育的实施虽然是疫情期间的应急之举,但是对推进本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实现教育公平、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等产生了深远影响。近期工作目标是将继续平稳有序推进中小学视频课录制工作,按计划完成本学期5441节视频课录制任务,统筹安排相关教师的线上线下教学任务。中长期工作目标是进一步研究大中小学在线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在线教育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课程资源建设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市级统筹规划、区级具体承担的原则,有组织地推进市级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广泛开展在线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对教学应用模式、教学内容多样化等研究。鼓励区或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区域在线教育资源,经市级审核后在一定范围共享。建立多方参与机制,积极引导行业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公益机构、志愿者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共建共用、共享共赢的在线教育新生态。

二是建立中小学课程资源审核和使用管理机制。将在线教育资源审核纳入本市中小学教材审查工作范围,在现阶段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形成更加严格规范的专项审核工作机制。坚持区域整体推进、学校按需使用的原则,鼓励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学校探索在一定范围内应用实践,因地制宜、创新路径,形成区域内、区域间在线教育应用新形态。

三是建立在线教育支持保障机制。加强经费保障,积极协调落实专项经费,用于在线教育教师、辅导教师、技术人员额外工作量补贴和在线教育设备设施运维保障等。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教师承担的在线教学和教研任务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强化师资培训,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加强技术保障,形成与在线教育常态化实施相匹配的技术方案,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畅通的技术维修服务沟通渠道,确保在线教育平台的正常运行。

四是探索使用中小学数字教材资源。结合数字教材项目,以150所义务教育学校为试点,通过“上海微校”平台分发数字教材资源,支持相关学校在线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提升在线教育质量。

五是探索高等教育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方法。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对教育管理专家访谈等方式,调研了解教师和学生在线学习体验。问卷覆盖上海所有高校,覆盖研究生、本科、高职三个学段,覆盖所有参与的教师和各年级学生,覆盖所有学科专业,共收到学生反馈问卷18.8万份,教师反馈问卷1.7万份。专家访谈主要围绕线上教学对教学理念和教师教学行为影响、线上教学特点及对未来教学方式变革的启示、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线上教学还需作出哪些方面努力的等问题。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收集专家观点,进一步探索发现在线教育规律特点,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教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