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SISU致远 漫步徐汇街区,讲述城市文化


创建时间:2021-09-10

基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与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的长期合作,英语学院成立“上外英院龙陵青年志愿服务队”,从译介角度开展双语实践,讲演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故事。

 

为了更好实践志愿服务队前期在龙陵翻译研究及讲演成果,2021年8月,在校团委和留学生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英语学院本、研6名学生与留学生组成暑期“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团”。穿梭在徐汇的林荫大道,辗转于各式风格的建筑洋房间,继续探索红色文化国际传播路径,实践团成员感受到了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有温度,文化需讲述


  唱一曲奋进之歌

了解中国从一首歌开始。这首歌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是中华民族居安思危、奋勇前进的时代强音——《义勇军进行曲》。它的灌制地便是这栋见证了中国第一家唱片厂、第一家录音棚成立的法式建筑——百代小楼。

中外实践团在这里观看了介绍国歌历史的全息投影,欣赏了从百代小楼走向世界的海派歌曲《玫瑰玫瑰我爱你》。驻足于早期的规划图、流连于音乐家们的手稿,百代小楼昔日的辉煌历历在目。哈萨克斯坦学生张月美认为百代小楼见证了百年来中国唱片工业的发展,是爱国情怀和音乐艺术相交融的地方。实践团体会了音乐艺术讲述中国故事的独特魅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寻一段展览艺术

中外实践团一行在老房子艺术中心寻觅黄兴的故事,阅读衡复风貌区的代表性建筑。这栋花园洋房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的主要组织者之一黄兴在上海的故居,孙中山曾两次到此与黄兴商谈要事。

这里有七幢等比例制作的老房子模型。中外学生在精致的展品旁驻足,在古典的小楼内漫步,20世纪的上海仿佛在面前缓缓铺开画卷。苏丹留学生周瑜认为老房子艺术中心是大家了解上海历史文化的窗口,每一幢小小的模型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值得探索

 

  拍一张C位合影

中外实践团来到网红打卡地——武康大楼。这里又名诺曼底大楼,是旅居上海的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也是众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

 

   读一封主席来信

武康大楼对面是淮海中路1843号——宋庆龄先生在上海的故居。这幢红瓦白墙的小洋房见证了她在上海工作、生活的9个春秋。在宋庆龄心中,去北京是上班,回上海则是回家。辗转于这些精致优雅、富有家的气息的房间,百年前的一幕幕画面真实地在眼前浮现。美国留学生玄易风十分敬佩这位博学多才、智慧从容的中国女性“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剑、充满异域风情的绘画、温暖舒适的羊绒地毯......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品令人沉浸其中”。

在一旁的文物陈展馆,实践团阅读了毛主席写给宋庆龄先生邀请她北上参加开国大典策划的书信。除了精致优雅的日常起居,实践团也看到了她作为国务活动重要参与者的坚毅与执着宋庆龄先生卧室壁炉上的台钟永远停留在20:18——她逝世的时间,这是后人对她的尊敬与纪念。

 

   看一路建筑纪事

骤雨初歇,一幢暖黄色的西式老建筑吸引了中外实践团的注意。位于复兴西路62号的衡复风貌馆,是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的综合文化展陈空间。

在乌兹别克斯坦籍留学生吉星的娓娓道来中,同学们走近梧桐深处老建筑,品味百年衡复的璀璨历程,展望未来卓越的全球城市街区62号原主人弗里茨夫人曾将客厅改造为文化沙龙,邀请沪上文化名流共赏历史之韵、建筑之美、人文之光。改建一新的风貌馆在展陈方式上力图求新求变,运用新兴多媒体手段,让游客在指尖上玩转老房子,看看“老么事”(上海方言)。浸润在书香与音乐中,孟加拉国留学生阳光深入感受着上海腔调与中国文化,并对着镜头激动地表示本次实践不虚此行

 

 

梧桐深处最上海,历史建筑可阅读。从百代小楼到老房子艺术中心,从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到衡复风貌馆,中外实践团搭上“五个一”时光机:“唱一曲奋进之歌”“寻一段展览艺术”“拍一张C位合影”“读一封主席来信”“看一路建筑纪事”,回望历史,传承文化;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关附件下载:



回到顶部/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