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9-01 | 来源: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
9月2日,上海约225万名中小学生和幼儿迎来开学第一天。新学年,上海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的“施工图”进一步明晰,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近日联合出台《新时代本市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突出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当好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排头兵、先行者的定位,聚焦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素质教育深化行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等八项重点任务,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功能定位和“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的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调控机制,优质教育资源扩充机制更加健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学得好”的美好愿望。
举措一:资源布局更趋优化,优质学位持续增加
2024学年,全市共新开中小学校58所(含新增学段),其中小学12所、初中14所、普通高中8所、完中2所、一贯制学校22所。全市一年级、六年级、高一年级新增学位分别为7000多个、10000多个和4800多个,增量主要集中在“五个新城”等人口导入区域。在增加学位供给的同时,本市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在校舍建设、设施设备配置、信息化环境建设、教师队伍配置、生均经费拨款等五个方面标准的达成,切实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金海小学是一所位于奉贤新城的公办小学,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奉贤实验小学一体化办学,充分用好上海外国语大学、格致奉贤教育联盟的优质资源,在“敦品 力行”校训的指引下,秉承“发现每一个美好”的办学理念,共同致力于建设有爱有梦有趣的美好校园,打造魅力教师团队,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未来力的新时代美好少年,使其拥有三种特质:有爱小公民、有梦学习者、有趣探索家。
金海小学校园
金山区金水湖实验学校位于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公办学校。学校将在“因材塑金、因苗施水”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以集团化办学助力学校发展,着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奋力把学校办成师生尽情尽力发展、家长社会高度认可的区域品牌学校。
金水湖实验学校校园
五三中学新溪校区位于浦东新区川沙新镇。五三中学自建校以来已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见证了无数学子的成长与蜕变。新校区将一如既往秉承“一切为了师生的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成为老百姓心中有口皆碑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五三中学新溪校区校园
举措二: 实施强校提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供给
今年上半年,黄浦、长宁、普陀、杨浦、嘉定、奉贤等6个区被教育部认定为2023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其余10个区也正大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早日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认定。 拓宽新优质学校成长新路径。上海正大力实施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强调不挑选生源,关注每一位学生,通过先进理念的传递、课堂教学的革新、优质师资的打造、办学活力的激发,促进家门口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更优质、更均衡。市级层面的新优质项目学校已达到161所,比去年增加33所。 浦东新区围绕“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教育强区样板”,将推进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作为实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的重点工作,实施区级新优质项目校倍增计划、区级新优质项目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区级新优质示范项目创建计划,力争到2026年区级新优质项目校达到120所左右。
浦东新区育童小学的童心课堂
普陀区积极推进新优质学校项目,依托新优质学校研究所,为项目校提供专业指导,探索将新优质学校建设与区域“适合教育”理念相融合的内涵发展路径,给普陀教育带来了“质的蝶变”。区域现有21所市级项目校,27所区级项目校,形成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项目学校秉持“新优质”理念,以项目研究为载体,确定新的生长点。
江宁学校举行学生足球比赛
接续实施公办初中强校工程。新学期,上海将围绕79所第二轮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的质量提升,通过优质学校带动、名校长名师培育、教研员蹲点,把存量师资激发起来,让学校面貌明显改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青浦区在“创新机制、精准施策、注重内涵、提升质量”的目标指引下,通过助力引领行动、队伍发展行动、课改深化行动、特色培育行动等“四大行动”,将强校实验校纳入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教育集团,通过委托管理、一体办学、组团流动等形式,围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优质资源共享等重点,凝聚多方资源激发实验校提升的内在动力,办出“家门口的好初中”,提高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位于青浦新城的尚美中学,非遗项目《创意虎头鞋》走进校园
虹口区海南中学抓住第二轮“强校工程”发展契机,以“助力每个学生成人成才”为办学方向,不断深化“求真务实,追求发展”办学理念,以教学数字化转型样板校建设为抓手,探索以“因材施教,适性扬长”为特征的课程教学改革。学校通过“三个助手”(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以及作业辅导助手)平台的应用实践创新教学样态,通过在传统艺术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推陈出新,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和管理能级的提升。近两年来,学校教学样貌新,校园风貌美,师生精神面貌好,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断努力。
海南中学京剧社团学生与京剧院老师同台表演
乡村学校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在全面完成第二轮城乡携手共进计划的基础上,上海第三轮城乡携手共进计划已启动,68所郊区学校已基本完成与中心城区品牌学校或专业机构合作意向,“五个新城”、南北转型战略承载区和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所在区的学校数占比超过90%。加强寄宿制和小规模学校建设是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的重要内容。 崇明区 义务教育阶段现有2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9所、寄宿制学校3所。该区通过打造教师内生动力系统、推进基于“学习岛”的课程与教学转型、“一生一策”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人成长计划等举措,多渠道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提升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近几轮教育质量监测显示,上海区域乡村小规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学业质量不断攀升,学生学习自信心指数持续提升,学习态度、情绪稳定性和管理能力等方面表现良好,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满意度超过95%,孩子都能获得“满满”的优质资源。
位于建设镇的崇明区建设中学学生在共享空间自主学习
奉贤区肇文学校将第二轮“城乡学校互助成长”项目作为撬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支点”,依托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后“茶馆式”教学研究成果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使课堂教学效能不断提升,学生课内外作业训练体系基本建构完成,“石榴银行”评价系统得到优化,推动了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向更高品质迈进。
奉贤区肇文学校“班班有歌声,生生亮风采”活动
项目化学习正成为教学新常态。去年以来,围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海全面推动实施义务教育项目化学习,各区深入开展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学校育人方式转变。 闵行区结合课程教学改革,立足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探索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学科项目化学习、着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基于发展核心素养的活动项目化学习,整体架构“教-研-训-评”一体常态化管理机制,建立项目化学习实践共同体。区域内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探索提炼项目化学习的实施模式,呈现出生机盎然、百花齐放的教学生态。
七宝明强第二小学开展“我为蝴蝶代言”项目化学习活动
嘉定区推进区域项目化学习的高质量常态实施,出台区实施项目化学习推动义务教育育人方式改革的工作方案,召开全区项目化学习推进大会,以“行政推动、专业指导、学校实践”为基本原则,组建市、区、学区集团、校四级联动的研训实践共同体,分层分类设计项目化学习研训课程,构建系统的研究和实践推进机制。采取学校自主申报、区级综合评定,评选出领衔校、种子校和种子教师,发挥骨干的榜样力量。开展项目化学习优秀案例征集和课题申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元、有深度的学习经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项目化学习研讨暨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活动
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开展“厨房交响乐”项目化学习活动
清华中学举行黄浦区初中美术学科项目化学习展示
举措三: 注重内涵建设,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
近年来,上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坚持办好每一层级的高中,深化高中多样化发展,整体推动扩优提质,形成与教育强国建设要求相匹配、与上海城市定位相适应的理念先进、实践创新、特色多样、品质一流的普通高中发展新常态。
以改革创新推进育人方式转变。上海直面教学改革难点问题,通过系统设计和行动实践,形成创新性成果和经验。市西中学用“思维广场”撬动教学深度变革,提炼出“在优势学习环境、选优势学习时间、用优势学习方式、学优势学习内容、重优势学习评价”的优势学习理论,并融合人工智能开展学校整体因材施教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在思维广场“目标引领—自主研习—合作研讨—思辨提升”教学流程基础上,探索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式教学,建构整体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流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解决真实问题,助力学生学习过程、思维发展和情理多元等全面融合。学校研发支持整体因材施教的Teach-AI学习平台,建构及时反馈、即时诊断、精准推送、补偿学习为特征的学生学习闭环与改进策略。学校立足课程教学改革成果,通过“人人”拓展性论文、“每周”学术探究日等载体和平台,提升学生学术性素养。
市西中学“思维广场”课堂
以课堂转变促进高阶思维培养。上海围绕新课程新教材高质量实施要求和学生高阶学习需求,以思维能力提升为主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曹杨中学以思维能力培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借助“思维成长课堂模型构建与实施”项目,通过抓住“思维成长课堂”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作业三个环节开展深度研究与实践。在教学设计环节,抓住情境创设、认知冲突、分析解决、迁移应用四个关键要素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真实情境的创设,在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学习,形成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力。在作业环节,学校连续10余年开展“个别化订正方式”“差异性作业”的研究与探索,整体设计关注差异的作业体系。
曹杨中学学生开展下渚湖湿地跨学科项目化实践
以特色内涵建设促进高中多样化发展。上海以特色办学引领学校改革发展,丰富学校多样化发展的路径和样态,提升特色育人品质。近日,上海新命名1所市特色普通高中——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 (以下简称“曙光中学”),随着曙光中学的命名,目前全市已有20所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特色领域涵盖科技、理工、人文、艺术、体育等诸多领域,普通高中各美其美、多样化发展的地区生态日益显现。曙光中学由李主一、刘晓等革命先辈创办,学校把“红色精神培育”作为特色定位,构建“旗帜”课程,打造多元平台,探索特色创建道路上的“曙光”样式。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奉贤曙光中学红色基因课程之长征精神
以新质量观引领学校提质增效。上海通过强化系统支持与主动发展相结合,培育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增值、稳健发展的新优质高中。浦东新区吴迅中学基于“双新”落实要求重新编制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架构育人框架,着力建设新优质高中。学校抓牢“课程”“课堂”“教师”“学生”四个“有为”实验项目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通过分层分类教师培训,推动教师自我成长,通过优化有为课程设置,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课程服务和支撑。
吴迅中学举办影视节活动
举措四: 实验区校引领,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上海以课程实施为抓手,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推进全国各类改革创新实验区实验校建设,落实“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要求,着力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创新人才培养,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目前,本市有2个区、6所学校获批义务教育改革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实验校。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作为首批实验校,基于“循美而行、课润童心”课程理念,学校整体规划、构建素养导向下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统筹协调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确保高质量落实三类课程,有机串联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学习时间,让课堂与课外、学习与活动融为一体。学校积极优化“一体两翼”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开展数字赋能的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改进实验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运用智能综合评价系统开展伴随式评价研究,努力刻画学生学业成就以及品德行为的具体表现特征,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承办五育融合视域下学科教学变革行动研究研讨会
此外,本市已有5个区、39所学校获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首批实验区实验校,6所学校获评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 徐汇区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首批实验区之一,强化科学教育校园主阵地作用,指导区域内学校健全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全区76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科学教育工作融入学校课程方案,坚持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一校一案”因地制宜构建具有科学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和资源体系。徐汇区成立了上海市青少年STEM教育研究院,不断完善STEM教育课程体系,实现全学段全覆盖,区内中小学已相继开发科学类校本项目1500余个,让更多孩子有机会亲身体验科学教育。徐汇区还倡导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区域内中小学已组织百余场校级科学实践活动,形成校校有特色、人人有参与的科学教育大氛围,有效提升全区学生科学素养。
徐汇区开展“追光”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
同样作为科学教育实验区之一,普陀区充分发挥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作用,为校内科学教育提供了有益补充。中心通过自然与技术交融打造科学育人新场域,充分利用苏州河的自然环境,将自然与科技深度结合,应用多媒体投影、3D交互和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将现实的自然景观与教育场景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学习科学知识。中心还革新实验教学进行跨学科实践探索,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净水装置、模拟水刀等科学项目,不仅学到了物理、化学和工程等学科的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比如,以“蓝色星球——如何拣回人们扔进海洋里的垃圾”为例,在真实性问题情境中,学生不仅了解海洋污染问题,还发挥创造力设计回收装置,利用跨学科知识提出前所未有的解决策略。
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学员编制渔网利用网格空隙捕捞海洋中的塑料瓶
长宁区延安初级中学是本市39所科学实验校之一。“走进‘芯’世界”课程,是该校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深度合作的结晶,它创造性地将芯片科技知识引入初中课堂,使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前沿领域触手可及。该课程划分为超导材料、微流控芯片、单片机三大板块,循序渐进实施,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起点上稳步前行。课程实施倡导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并重,学生们在其中不仅学习了低温液氮的奇妙性质、超导材料的未来应用,还亲手操作微液滴实验,体验了单片机编程的乐趣。
延安初级中学机器人课程
同样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的上海市松江二中,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基础上,开齐开足科学课程,在此基础上开设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每周各一节实验课程,并研制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评价标准,强化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学校将结合120周年校庆,开展高中“双新”实施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进一步探索科学类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依托学校8年多建设的跨学科ESAIS课程,组织高一年级学生进入校外科学副校长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借助松江研究院雄厚的专家力量和实验平台,开展了“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研学活动。学校还组织部分学生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开展科研启蒙培训以及挑战营课程学习,与上海其它高中学校学生以及江苏省部分高中学生一起,学习生命科学方面的理论和实验课程,提升科学素养。
松江二中学生开展化工科普模型讲解活动
举措五: 强化数字赋能,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工作部署,上海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任务,制定《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三年攻关行动方案》,聚焦数字化课程环境下教学方式变革,依托上海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数字教学系统与“三个助手”,为师生提供更多样、更精准、更公益的教育资源,持续提升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期盼。 上海坚持“定向众筹”与“季赛征集”相结合,推进数字资源建设,实现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学科段全覆盖,建成上线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案、课件、视频、配套作业资源累计超过5万个。徐汇、宝山、崇明等区以及各试验校参照市级资源建设标准,组织骨干教师建设区本、校本数字资源,以更好地满足教学实践需要。 上海坚持环境保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推进教学数字化迈向常态应用。各区、各校利用暑期多措并举优化学校数字化环境。嘉定、浦东新区等区实施学校综合布线系统改造,通过千兆无线局域网等方式,确保网络环境顺畅。金山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探索环境建设新机制,通过租赁方式增配终端设备,实现网络互联互通。青浦区御澜湾学校积极探索“光纤引入行动”,做到光纤全连接,千兆覆盖每个普通教室与专用教室。 市、区教研、师训、信息化部门密切配合,加强业务指导与教学应用推进。2023学年,每区均面向全市组织至少一次教学数字化展示活动,展现了协力攻关的良好氛围。松江区采取“行政+专业”双轮驱动、“试点+孵化”双轨并行、“培训+指导”双管齐下、“实践+科研”双向参与、“展示+比赛”双链集成的策略,着力打造以互动、协作、探究和个性化为特征的教育新生态。杨浦区采用“学科组+协作组”互补方式,建设8个跨校协作组,积极探索“初中强校合作、种子校引领、学科基地共研”等多样态实践,实现群团管理和动态改进。
高安路第一小学学生使用“三个助手”开展音乐跨学科学习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师生基于汇总数据进行互动交流
35所上海市中小学教学数字化转型整体试验样板校建设取得成效。比如:徐汇区长桥中学、闵行区吴泾实验小学采用生成“数字课表”和指定“信息跟踪员”等措施保障常态应用,创新“研-教-学-析”数据驱动的教学新流程,实现数字技术与学校课程教学变革的深度耦合。奉贤区洪庙中学加强以青带老,边学边用,提出分类要求,突出线上线下融合,关注学科突破重点,切实让优质数字资源得以广泛共享,惠及农村学校的莘莘学子,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
闵行区吴泾实验小学学生基于互动工具应用开展小组合作
2024学年是落实攻关行动方案的关键之年,上海将结合高中阶段“双新”深化与义务教育阶段“双新”实施,遵循“扩优提质”思路,坚持“面上拓展”与“点上深化”相结合的策略推进教学数字化转型。努力实现教学数字化转型在学科及学校的全覆盖,将“三个助手”应用融入备课、教学、作业辅导等环节,加大在数字资源应用、数据采集分析、学习深度参与、人工智能驱动、创新思维培育等方面的攻关力度,促进教学方式变革与实践样态创新,切实发挥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教学主阵地应有作用。